回应小米YU7“芯片降级”? 一汽奥迪: “绝不拿用户练手! ”

  • 2025-07-17 04:29:56
  • 828

小米YU7刚上市没多久,很快就有关于这车的负面消息流出,近期最受关注的就是“芯片降级”事件。所谓的芯片降级指的是小米YU7的车机芯片,有网友吐槽更便宜的小米SU7用的是“车规级”的高通骁龙8295芯片,但小米YU7车机用的却是“消费级”的高通骁龙8 Gen3芯片。

其中车规级骁龙8295芯片是专为汽车量身定制,芯片可通过更为严苛的安全认证,而消费级的骁龙8 Gen3芯片此前大多装配于手机、平板等移动设备上,理论上安全认证门槛更低。

就在这起事件发酵后不久,一汽奥迪高管的“疑似回应”将事件推向了舆论的高潮,一汽奥迪执行副总监理李凤刚在7月11日发布了一则“科普视频”,其中详细介绍了消费级芯片、车规级芯片的区别,总结下来大致有以下三点:

一、适用场景不同

1、“消费级”芯片:一般用在电子产品上,主要适用于温暖舒适的室内环境,工作温度在0℃到70℃之间;

2、“车规级”芯片:一般用上汽车上,需要应对高温、低温、雨雪、沙尘、颠簸、震动等复杂恶劣环境,工作温度要求在-40℃到150℃之间,材料需要具备耐高温、抗腐蚀、抗冷凝等特性,对可靠性要求极高。

二、使用寿命不同

1、“消费级”芯片:普遍设计寿命3-5年,更迭速度快;

2、“车规级”芯片:需要满足汽车10-15年甚至更久的使用寿命,要求厂家稳定供货超10年,不同批次产品一致性要求极高,且需经过多批次法规AEC-Q验证。

三、安全余量不同

1、“消费级”芯片:缺陷率500PPM,每100万件中允许500件出现故障;

2、“车规级”芯片:缺陷率1PPM,每100万件中仅允许1件出现故障,需具备更高的可靠性、更强的电磁兼容性。

李凤刚还表示“汽车绝不是快销品,在涉及乘客安全方面,绝不轻易采用未经充分验证的技术,绝不拿用户练手”。

这则科普视频虽然完全没有提及小米汽车,但网友却认为他是在对小米YU7“贴脸开大”。虽然目前法规没有明确要求汽车的座舱系统必须装配车规级芯片,从规定上小米YU7是符合出厂标准的,但站在用户的角度来看自然是希望产品标准越严苛越好。

其实让很多人不理解的是,小米愿意在“车载纸巾盒”上采用车规级标准,却不愿意在车机系统上采用车规级芯片,这波操作难免会遭到诟病,同时让部分目标用户觉得缺乏诚意。

纵观整个汽车市场,小米汽车并非第一家给车机用上消费级芯片的车企,只不过因为这车热度高、流量大,所以有一点小“问题”都会被舆论给无限放大。很多抱怨的人实际上并非小米YU7的目标用户,之所以对这件事抱有如此大的意见,更多的是想给其他车企敲响警钟,不希望其他友商也跟着“有样学样”。

从产品来说,不论是车规级还是消费级芯片在出厂时都经过了相应的安全检验,并不是消费级芯片就一定不耐用,也不是说车规级就一定不会出现问题,比如此前搭载车规级芯片的小米SU7就被曝出车机出现花屏、闪屏、黑屏问题,所以大家还是要理性看待这起事件。

如果你是一个“保守派”,买车希望能开个十年八年内不出大问题,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买经过长时间市场验证、市场口碑不错的车型;如果你想要体验新鲜事物,对科技、智能化配置有高追求,买车后3-5年就会有换车的想法,那么以小米汽车为代表的新势力产品也是值得一试的,至于背后可能需要承担的风险,就看大家如何取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