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亦菲代言也难救场, 智界汽车销量六连跌背后的合作困局

  • 2025-07-15 08:34:20
  • 897

华为鸿蒙智行旗下四大品牌中,问界以近4.5万辆的月销登顶新势力冠军,享界环比增长94.7%,尊界首款车大定超6500辆。唯独奇瑞与华为合作的智界品牌,在坐拥两款车型的情况下,6月销量仅3685辆,环比暴跌35.2%,连续第六个月下滑。与去年12月的17736辆巅峰相比,销量缩水近八成。

这组数据背后藏着一个尖锐问题:手握华为智能技术和奇瑞制造底牌的智界,为何成了“华为系”的掉队者?

一、明星与技术的双重加持,为何失灵?

为挽回颓势,华为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今年两次亲自为智界站台。4月的品牌之夜,刘亦菲以代言人身份亮相,智界同步推出R7增程版。新车纯电续航超360公里,成为当时市场上仅有的两款达到此标准的增程车之一,价格更比另一款(尊界S800)低40万元。

声势浩大的营销未能转化为销量。第三方数据显示,智界R7增程版上市后仅维持了三个月月销过万,今年4月便腰斩至5000台,6月全品牌销量进一步缩水至不足3700辆37。展厅销售虽坚称“我们是鸿蒙智行卖得第二好的品牌”,但数字却冰冷地揭示了市场的选择。

二、内耗:巨头合作的致命伤

表面看是销量危机,实质暴露了华为与奇瑞合作的结构性矛盾。

生产主导权争夺成为绊脚石。奇瑞坚持采用自有质量标准(如车漆工艺要求低于华为30%),而华为则要求全流程智能化改造,双方僵持不下。更严重的是产能调配矛盾——智界S7上市初期订单火爆时,奇瑞将生产线优先供给同平台的星纪元ES,导致智界交付延迟3个月。2023年11月上市后,S7首月销量仅115台,次年4月仍不足600台。

渠道混乱割裂用户体验。初期采用华为门店直销,后转交奇瑞经销商,用户提车需跑200公里激活钥匙。钥匙双标事件更引爆信任危机:问界、享界全系标配蓝牙钥匙,智界车主却要额外支付719元购买(团购价498元)。车主翻出早期车辆手册“标配蓝牙钥匙”的描述,后期版本却被偷偷删除。

今年7月,矛盾公开化。智界官方账号直播奇瑞风云A9L新车发布会,引发车主集体愤怒:“我们花三十多万买的是华为技术,不是奇瑞!”直播间刷屏要求扣掉车尾“奇瑞汽车”换贴“鸿蒙智行”。智界虽连发三条道歉声明,但品牌形象已遭重创。

三、市场定位的先天缺陷

合作问题之外,产品定位偏差同样致命。

首战轿车市场遇强敌。智界S7作为开山之作定位纯电轿跑,起售价24.98万元(后降至22.98万),直接撞上小米SU7(21.59万元起)和极氪001(26.9万双电机版)的狙击。更尴尬的是空间设计:后排头顶仅1拳空间,难以吸引家庭用户;年轻人又因预算有限转向性价比更高的小米。

增程救市反陷内卷。智界R7增程版定价29.98万元,与问界M7增程版(27.98万元)价差不足2万元。同样华为技术、相近尺寸配置,消费者自然选择品牌认知更成熟的问界。更关键的是技术落差:问界已用上ADS 3.3+4D雷达,智界仍搭载旧版传感器。

华为系内部倾轧同样残酷。问界M5降至22万档挤压智界S7;享界S9抢走30万+高端用户;即将上市的尊界更瞄准50万+市场。当华为门店摆满五款“界”字车,销售自然主推提成更高的问界——毕竟卖10台智界不如卖1台问界M9。

四、自救动作变形,前景蒙阴

面对困局,智界近期动作频频却屡现失误。6月底鸿蒙智行官网曾短暂显示“智界全系补贴立减2万元”,但信息很快删除。智界系列产品总监@智界海蓝天发文称:“本周之后,智界可以全力向前奔跑!”转头却去小米创始人雷军评论区询问新车标设计意见,被网友吐槽“掉价”“尴尬”。

下半年挑战更为严峻。小米YU7、理想L6、蔚来乐道L60等竞品密集投放20-30万元主力市场;华为系内部,问界M7改款、享界S9猎装版、尚界首款车接连登场。尚界尤其危险——作为华为与上汽合作的第五“界”,将搭载华为ADS4.0杀入20万级市场,直刺智界腹地。

智界的困境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:在智能电动车淘汰赛中,技术光环与明星代言只是门票,真正的胜负手在于产业链整合效率与精准市场卡位。当奇瑞的制造实力与华为的智能基因始终未能拧成一股绳,再长的续航里程也跑不出销量低谷。正如车主在维权直播中的呐喊:“我们要的是华为技术,不是左右互搏!”若两大巨头仍不能解决根本性合作模式问题,智界所谓的“全力奔跑”,恐怕只是在迷雾中原地踏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