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解稳定币, 关键: 理解稳定币的兑换率波动因素

  • 2025-07-22 16:20:01
  • 120

最近,稳定币的概念很火,有很多金融行业资深的 人士从稳定币的发行机制、使用场景、币值的计算等等多方面专业角度去聊了什么是稳定币,怎么用,有什么优势,产生什么影响。。。。

但是,无论专业还是会非专业人士,几乎都自动忽略一点:现有的各种货币,对于任何一种稳定币之间的兑换率波动,我们也可以把这个兑换率简单理解为——汇率。

大家忽视的原因大概在于,默认,稳定币绑定的法定货币是1:1的关系,所以,各国货币与某稳定币的兑换率的波动,等同于,与对于法定货币的波动,与稳定币自杀无必然联系。

事实真的是如此吗?

个人观点:要真正理解稳定币,就要理解各国货币与稳定的兑换率(汇率)波动,不仅仅与其绑定法定货币相关,还与发行稳定币的机构(影响因子)强相关。

如何理解稳定币?

第一 稳定币的使用特性确实如微信、支付宝的支付方式

稳定币与微信、淘宝都是线上支付,可以跨地域,即时,无手续费等方式完成交易。

略有差异的是:一方面,微信、支付宝的支付仍以法定货币为结算单位,而稳定币姜有自己的数值单位;一方面用户如果没有额外操作、选择,里面的同等金额的货币,并不产生利息收入,同样,稳定币常规性,用户也没有利息收入;

第二 稳定币与虚拟币一样可以跨平台

区别于微信、支付宝模式的支付方式,稳定币与虚拟币一样,依托区块链技术,不受平台限制,而且随着技术发展,其交易、存储等有更多的可能性;

第三 未来,谁率先高频使用稳定币?

目前看,除了一些原来虚拟币企业,稳定币的发行方引来几个巨头:沃尔玛、亚马逊、京东、阿里。。。。

而这几个巨头,可以用两个字概括:流通,商品(产品)流通

这几家企业的干的活,就是把商品从生产端,通过物流、仓储、配送、平台交易、最后产品交付到终端消费者手中。

第四 稳定币的增值与风险

当把第一、第二、第三点结合起来,稳定币的又一特性呈现了:稳定币未来大规模、高频使用的很可能是企业级用户——就像企业用户会使用的:商业承兑汇票。

商业承兑汇票的特性比较突出的两点:一是 兑换风险;二是 贴现率。

稳定币的出现对于企业用户,尤其是跨国用户而言当然是一个利好消息。我们可以畅想这样一个生态:某商品流通企业,向某生产方(品牌方)支付了一定稳定币,采购了一批产品;而生产方,可以通过一定途径,又用稳定币向原材料方采购了一批原材料;而原材料方又通过一定团购方式,向某商品流通企业采购了一批产品。

这里面生产方、原材料供应商、流通企业是理想化状态,实际过程中有地域差异、品质差异、周期差异。。。等等,这些各种因素,会带来同样的地域用同样的法定货币费用,兑换为某稳定币时候,会因为具体情况的差异而出现兑换比(汇率)波动。

就好比,虽然商业承兑汇票理论上价值是恒定,但实际在具体变现过程中,是有诸多因素影响的。

个人理解,稳定币未来发展如何,所依赖的是发行稳定币的企业,能否做好“流通”业务,稳定币的核心价值在于为各方提供优良的商品流通服务。更通俗的说话,稳定币的核心,是摆脱金融对商品流通的过度榨取(获利),本质是把商品流通最大化的简化为“以物易物”的最原始的场景——稳定币的核心是高效的一般等价物的衡量,以及,作为一般等价物,成为产品流动的中介物。

而不同地域法定货币对比某稳定币的兑换率(汇率),不仅仅是依据该稳定币所绑定的法定货币或其他什么,更是这个发行企业对于兑现其商品流通的能力衡量——商品流通越完善,稳定币的价值(兑现产品性价比、认可度、持有度、信任度。。。)就越高。